今年以来,崇仙乡高度重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做细做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强化产业、就业、政策性帮扶,坚定不移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一、坚持高位统筹,不断靠实工作责任落实
我乡全面强化安排部署,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把事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纳入党政联席会部署,组织召开党政联席会12余次,开展了防返贫监测集中大排查工作,并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常态化排查,定期分析研究、安排督办,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坚持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督办,带头到村组抓落实,带头走访脱贫户、监测对象,形成了“头雁效应”,分管领导、驻村领导、村两委、驻村工作队根据分工做到工作职责管到哪里,衔接工作就做到哪里,形成了“人人担责、人人尽责”的责任落实体系。
二、聚焦监测帮扶,坚决守住防止返贫底线
线上依托大数据平台,定期比对分析,筛查疑似返贫风险户;线下组织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等人员力量,按照“不少一村、不漏一户、不留死角”的要求,深入开展常态化走访排查,重点关注收入骤减、支出骤增家庭以及“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对排查出的风险户,严格按照程序精准识别并纳入监测范围,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今年以来,通过“三线预警”机制,分析研判了531个疑点线索名单,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12户45人,监测对象稳定消除风险29户110人。
三、紧盯群众增收,打好各项“组合拳”
今年以来,我乡紧紧围绕脱贫群众持续增收这个核心,创新工作举措,强化服务保障。一是打好产业就业、兜底保障等政策“组合拳”,把牢脱贫群众持续增收“方向盘”。截至目前,第一批产业奖补共计354户,发放奖补资金715901元,第二批产业奖补共计140户,奖补资金97350元,两类增收重点对象产业奖补共计29户,28710元、落实就业帮扶享受交通补贴551人、兜底保障626户1315人。二是打出一套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组合拳”,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围绕莲子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江西省旺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平台,打造400亩莲子种植基地以及莲子烘干厂,带动周边村民务工,有效盘活闲置土地,全方位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多举措带动村民增收致富。鲈鱼养殖产业蓬勃发展,2024年投入31万元进行池塘标准化改造,对20世纪60-80年代的老池塘进行清淤改造,集中连片建成4口标准化池塘,水域面积达到50亩,活水源头为山泉水,平均水深达到2.5米,蓄水量达到66700立方米,亩产值可增加45000元,年生产总值由改造前的零收入迅速增加到225万元,极大地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带动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增收,采用典型的农民合作社养殖模式,推动水产业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富硒红薯产业绿色发展,崇仙乡富硒产业园(邓岗)基地,有红薯200余亩、脐橙35亩、玉米100亩,带动15户脱贫户和其他农户增收致富,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万元,预计今年富硒农产品产量将达四千斤,产值将超过120万,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富硒蔬菜产业,邓岗村引进多家知名农业企业,成立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相结合的经营方式,按照富硒标准进行经营管理。同时,通过打造“富硒产品”品牌,逐步提高邓岗村富硒红薯辨识度和知名度,放大崇仙红薯的“富硒光环”。三是打好部门联动“组合拳”,提升巩固成果,2024年四季度,乡振兴办联合民政、医保、残联、就业等部门对我乡两类增收重点对象、大病户、残疾户等49户重点人群开展了低保提标扩面入户核查工作,详细了解家庭基本情况、收支情况等,为23户困难群众进行了低保提标,坚决夯实兜底保障基础,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着力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4年,我乡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清醒地认识到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下一步,我乡将坚持目标导向,瞄准差距,持续发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