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瞧,那抹鲜艳的荧光黄在朝阳下跳动着——是坝上村的交通安全员老肖又在马路前忙碌了。他手里的哨子刚吹响,骑着三轮车赶集的老张就停在路边,老肖扶了扶反光背心,笑着递上份“安全出行提示卡”:“叔,这条弯道可不能飙车,上周刘婶家的小孙子就是在这儿……”这看似平常的对话,正是我省交通安全“两站两员”制度在乡镇落地生根的生动写照。
正平镇党委政府与交警大队共同商讨,建立了“前端预警站+移动劝导站”的双核防线。正平镇22个行政村都设有“交通安全劝导点”,配备两名“红马甲”——他们可能是退休教师张师傅,也可能是返乡青年小刘。就像图片里展现的那样,这些戴着反光背心的身影,每天早8点到晚6点,风雨无阻地守在事故多发路段。“师傅,您的三轮车货箱超宽了!”“大妈,过马路记得一看二慢三通过啊!”这样的对话每天要重复上百次。但正是这种“唠叨式”的关怀,为正平镇的交通安全保驾护航,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呼劝导员为“马路天使”。当我们看到图片里那个认真接受教育的老乡转身骑车时稳稳当当的样子,就知道这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交通安全不是一个人的事,在芫庙村、新黄村、坝上村、黄田村、正坳村等村,由村干部、居家女性组成的“平安交通巾帼志愿队”,自编自演了方言快板《安全驾驶歌》;在正平镇,中小学的孩子们把“红灯停绿灯行”画进校园文化墙。在正平圩和九渡圩,就连沿街商铺的老板们,现在都会主动在店门口张贴“文明停车”提示语。
下一步,我镇计划在劝导员队伍中注入新鲜血液--网格员,再培训200名“交通安全宣传劝导员”,让每个村落都能听到“减速慢行”的温馨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