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公开信息 > 乡镇 > 油山镇 > 工作动态

红心映油山 少年传薪火——记赣州市“新时代好少年”李飞燕

访问量:

    近日,在9游体育官方网入口油山镇滴水垅游击密道研学基地,一首清亮而充满力量的歌声穿透山林的静谧。9游体育官方网入口油山中学九(1)班学生李飞燕身着红军服,正带领同学们排练自编自演的情景剧《游击密道上的歌声》。当稚嫩却坚定的红军战士在当年密道实景中唱响《长征组歌》,历史与现实在这一刻交汇,理想信念的星火在少年们清澈的眼眸中灼灼燃烧。

  李飞燕从小深受红色文化熏陶,自担任油山中学红领巾宣讲团团长以来,她常常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革命先辈英勇事迹的书籍,向同学们生动地讲述油山游击战争时期的故事,将那段艰苦卓绝但又充满热血与激情的历史鲜活地展现在大家面前。最近,李飞燕被评为2025年赣州市新时代好少年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信丰油山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核心区域。生长于此的李飞燕,血液里流淌着天然的红色情愫。课余时间,她一头扎进《赣南游击词》《长征组歌》等红色经典,足迹遍布陈毅疗伤处等革命遗址。每一次站在滴水垅密道,摸着石壁上模糊的刻痕,仿佛能听见当年红军战士的呼吸声。李飞燕说。她将这份炽热的情感转化为行动,累计撰写10余篇宣讲稿,成为校园里最动人的红色声音

  她深知,要让红色故事真正起来,必须创新表达。2024年,她将《长征组歌》旋律与油山革命历史融合,创作出情景剧《游击密道上的歌声》。当同学们在真实的游击密道中演绎红军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的往事,历史不再是课本上遥远的文字。同年,她参与录制的短视频《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革命血脉生生不息》在赣州市行走的思政课比赛中脱颖而出,播放量突破1000次,让油山中学的红色教育借助新媒体破圈,触达万千青少年心灵。

  志愿行动守护红土地

  在油山镇敬老院里,李飞燕那总是带着温暖笑容、忙前忙后的身影,老人们早已熟悉。作为班级红领巾志愿服务队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她定期组织同学们开展暖心的四个一活动:为爷爷奶奶们唱一首嘹亮的红歌,深情朗读一篇《赣南游击词》,仔仔细细打扫一遍卫生,再静静地聆听一段老人们珍藏的革命回忆。歌声、故事与关怀交织,温暖了老人们的心房。

  2024年寒冬,李飞燕带领志愿者开展暖冬行动,为留守儿童送去100余册图书。不仅如此,她还开设了红色故事小课堂,用同龄人听得懂、喜欢听的方式,讲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如春风化雨般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

  爷爷常说,油山的石头缝里都藏着革命故事。保护好这片山,就是守护我们的根。李飞燕这样解释她的环保行动。她在重走游击密道时主动清理沿途垃圾,亲手绘制《油山红色路线环保地图》,细致标注生态脆弱区域并发出保护倡议。这股赤诚感染了全校,500余名师生加入守护红色青山行动,她也因此获评油山镇环保小卫士

  多元融合厚植家国情怀

  李飞燕的精神版图里,红色基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相辉映。出身于红色家风示范户,李飞燕对家国情怀有着更深体悟。祖父参与编撰《油山革命斗争史》的身影,是她成长的灯塔。祖母患病期间,她每日清晨坚持为老人诵读《红色家书》。奶奶,您看陈毅爷爷当年负伤都挺过来了,咱这点病痛算什么?真挚的陪伴与革命精神的鼓舞,成为老人对抗病痛的重要力量源泉。在校园里,她发起红色家书共读活动,推动孝亲敬老与爱国爱党交融共鸣。

  作为赣南采茶戏非遗传承基地学校骨干,李飞燕细心地找到了红色精神与传统艺术连接的桥梁。她利用假期主动寻访非遗传承人,苦学客家剪纸技艺,创作出《陈毅在油山》《长征第一仗》等系列剪纸作品。剪纸的镂空处,像历史透出的光。李飞燕这样理解她的作品,并将自己的剪纸作品赠予来访的研学团队,让红色故事借非遗之美远播四方。

    这个在红色沃土中成长的少年,正以公益之行温暖乡土,以青松之志撑起一片精神的蓝天,她在油山传播的红色火种,照亮更多少年前行的路。问及这一切的动力源泉,李飞燕翻开日记本,一行力透纸背的字迹跃然眼前:我要像油山的青松一样,把根扎进红土地,把枝叶伸向蓝天,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