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黄龙病防控技术应知应会(四)
✬柑橘木虱发生特点及田间发生规律
(一)世代与越冬特性
1、世代重叠,一年发生8-12代,各世代无明显界限,重叠发生。
2、以成虫在叶背密集越冬,越冬期抗逆性较强:温度≤8℃时静止不动,14℃以上开始活动,18℃时启动繁殖。
3、越冬成虫于2月底至3月上旬开始产卵,全年均可观察到卵、若虫、成虫等各虫态。
(二)趋向性。趋光、趋嫩、趋弱(偏好病树、衰弱树)。
1、趋光性
偏好阳光充足的环境,光照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时,成虫存活率更高,繁殖量显著增加,为害程度加剧。
2、趋嫩性
成虫仅在嫩芽、新梢上取食。最喜欢在米粒(2-3毫米)大小的嫩芽上产卵,无嫩芽时停止产卵;成虫和若虫均聚集或分散于嫩叶、新梢(2-5cm长度)上取食。
3、趋弱性
成虫喜欢在病树、衰弱树聚集为害,因其提前萌发新芽,可为木虱提供充足食料和产卵场所。
(三)抗逆能力
1、-5℃时活动明显减少,-10℃低温环境下仍可存活4小时,越冬成虫具备一定耐寒性。
2、成虫寿命长,春季平均40天,最长98天;夏季平均32天,最长59天;秋季平均30天,最长65天;冬季最长可达260天(越冬期)。
(四)与柑橘抽梢的物候关联性
1、卵与若虫发生盛期:卵量高峰出现在梢芽萌发芽长5mm时,若虫盛期在嫩梢长2-5cm时。
2、全年发生高峰期:与柑橘抽梢期完全一致,2月下旬柑橘木虱开始活动并产卵,上半年虫态发生量较少,其中5月中下旬有小高峰;下半年虫量明显增多,全年出现3次明显高峰:
第一次:6月上旬至7月中旬(夏梢期);
第二次:8月中旬至9月中旬(秋梢期,为害最严重);
第三次:10-12月(晚秋梢及冬梢期)。
以秋梢期和暖冬季节虫量最多,为害严重。幼年树经常抽发嫩芽新梢,容易发生木虱为害。
(五)柑橘黄龙病与柑橘木虱的关系
(1)黄龙病发病率与木虱成虫周年虫口数量和木虱带菌率与果园黄龙病病株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粗放管理和失管果园柑橘木虱带菌率和体内病菌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管理果园。因此,粗放管理和失管果园是柑橘黄龙病的病源地。
如需转载,要注明出处